2025年2月8日刊| 总第3871期

95.14亿元,这是今年春节档交出的答卷。

漂亮的数据令行业欣喜,但呈现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及了春节档舆论场上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限于篇幅,未能展开。

随后,我们和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有研究市场的专家,有负责媒介的公关,谈谈春节档几部电影背后“黑水”涌动的舆情之争。

在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中,提到过一个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说的是 人们由于害怕孤立,在公开表达时往往更容易随大流,即使自己赞同反方的观点,也会保持沉默。一方的沉默会让另一方的声音更加强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种螺旋式发展过程。

在春节档的六部影片中,除了《熊出没》之外,其余五部均不同程度受到了舆情影响,只是有的电影成功化解,有的无力摆脱。

那么,谁的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呢?

起势方向决定影片口碑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两部电影,前作都是备受赞誉,但续集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哪吒2》中的一些情节,像踩仙女裙子、屎尿屁一类低俗梗,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反感。但这些问题都没能发酵成舆情,关键还是影片的质量撑起了第一波口碑。

在连续6日破6亿的情况下,影片的大量“胫骨”(即精神股东)主动承担起扩散、安利的任务。在这样的趋势下,少量批评声音左右不了票房走势。

反观《封神2》,第一波评价就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很多曾经支持第一部的观众,对第二部的剧情表示不满。这些观众成了后续电影舆情的助推剂,最能代表他们情绪的事件,莫过于路演时观众对导演的“贴脸开大”。

2月4日的太原路演现场,一位情绪激动的观众现场质问导演,为何《封神2》的口碑两极分化,“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诸如“姬发恋爱脑”一类议题,其实也脱离了作品本身,更有甚者,还有网传剧本等若干谣言,让《封神2》陷入了舆情的泥淖之中。

整个路演期间,导演乌尔善不得不频频回应各类舆情。在2月7日路演的最新回应中,乌尔善表示网上针对剧本的传言都是不真实的,影片呈现内容即剧本创作的内容。

在微博大V、市场专家连城易脆看来,《哪吒2》已经是众望所归, 任何批评都很难产生实际伤害,而且会“自有大儒为你辩经”。而《封神第二部》则墙倒众人推,即便批评不合理,也不会有太多人站出来反驳。

尚明从事舆情应对工作多年,经历过很多电影的好评与差评。好评不必多说,夸就可以,但如何黑一部电影,很讲究技巧。

质量高的电影会有大量观众自发维护,再有组织的黑水也无法与之抗衡。能做文章的,都是自身存在短板的作品。

纯靠黑水,其实奈何不了任何一部影片。

在他看来,水军主要是煽风点火,借势推一把。当差评发酵,吸引大量路人观众下场,舆情起势后,再想灭火就难了。

哪一方先起势,决定了一部电影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走向。 黑水的作用,就是通过前期造势,对差评推波助澜,只要跑赢正向口碑,即可影响舆论对电影的评价。

自带热度与无人问津

今年春节档,《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以下简称《射雕》)和《蛟龙行动》在舆情方面同样是一组对照。自带热度的电影,很容易被“黑水”盯上,而关注低的项目,同样摆脱不了舆情的困扰。

有着多年媒介公关经验的黄梅认为,《射雕》这样的项目从公布伊始,在舆论场上的争议性就注定了。当一部电影选择流量明星参演,必然要面对更高的舆情风险。

流量粉丝对电影口碑的维护,带来的效果是双刃剑。

一方面,电影上映前,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粉丝各种对于《射雕》的推广不遗余力。横向对比,截至2月7日,《射雕》累计全网热搜话题2107个,而《哪吒2》的数据是2528个,《唐探1900》是995个,《封神2》是920个,《蛟龙行动》是676个。

另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安利又容易激起路人的逆反心理。很多人不会第一时间选择观看,而是谨慎观察口碑后再做决定。

《射雕》预售超3.3亿,是今年春节档的预售冠军,这是粉丝的功劳。而总票房刚刚突破6亿元,又说明路人观众进场数量有限。

在黄梅看来, 《射雕》的舆情困境和作品质量息息相关,这导致开画之后,很快陷入前期过度宣传的反噬,以致热搜数量和票房规模不成比例。

比起上映前炙手可热的《射雕》,《蛟龙行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部电影的总观影人次只有600多万,是春节档6部电影中最少的,和档期内总观影人次1.87亿相比,显得缺乏关注度。

尽管《蛟龙行动》采取了提前开启点映等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大,如果没有新的动作,电影的排片和票房必将持续下降。

面对困境,出品人于冬在路演上怒斥“在豆瓣上打一分的都是黑水”,并于次日发文阐述投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恳请影院给予更多排片。

尽管于冬发文的内容十分感人,道理也是对的。可对于差评,片方逻辑和观众逻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巨额的投资,大量的心血,面对一星差评,片方会觉得委屈。可在观众看来,春节档票价不低,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很高,如果质量不及预期,就要打差评。

还是那句话,早期起势情况决定了一部电影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走向。《蛟龙行动》上映前宣传“台词涉密”,就引发过舆论反弹,而后围绕“蒋璐霞路演不知自己角色已死亡”的新闻点,又出现了一波“剧组压榨女演员”的讨论,导致它在舆论场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连城易脆认为,在陆续推出了《红海行动》《长津湖》等电影之后,博纳对主旋律影片路径依赖严重,加上《蛟龙行动》在内容上确实存在短板,在同期电影的衬托下格外明显。

攻击一部电影有一万种方法

比起前面几部电影,《唐探1900》遇到的舆情问题要小很多。

相对于系列前作,质量有所提升,家国大义的剧情设计,也触动了许多观众,作为一个走过十年历史、网剧电影双开花的IP来说,表现稳健。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预测,《唐探1900》的最终票房将超过30亿元,和《唐探2》大体相当,说明没有遇到影响票房的舆情危机。

在专业的“黑水”眼中,攻击一部电影的方法实在太多。

据尚明介绍, 指责演员演技这类差评属于比较低级的黑,高级黑要从“事实”出发,但解读要从薄弱点切入,“三分真,七分假”最宜。要是能抓住共鸣,成为观众的互联网“嘴替”,那就再好不过了。

攻击一部电影有几种大杀器,一旦祭出,会极大影响影片的口碑。比如抄袭,比如夹带私货。

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曾被指涉嫌抄袭舞台剧《五维记忆》,最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认定不构成侵权,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尚明觉得,《哪吒》片方应该是“吃一堑长一智”,今年并没有在这方面出现纰漏。

“夹带私货”的范围很广,主题的表达、服化道的纰漏、台词的设计……都可以拿来做差评的材料。政治上纲上线、民族问题上无中生有,是其中最卑污的做法。

在尚明的记忆里,批评一部电影夹带私货的手法,几乎百试百灵。因为电影是表达的艺术,有个人表达,就一定有私货。

“黑水”不光会制造差评,还会打击好评。典型的手法莫过于“反串粉丝”和“按头粉籍”。

“反串粉丝”就是冒充一部电影主演的粉丝,通过发表一些出格言论引起路人观众反感,从而影响电影票房。

“按头粉籍”则是面向一些路人对影片的正面评价,直接斥之为“某某明星粉丝”。之后,无论粉籍真假,这样的评价都会被视为存在滤镜,缺乏参考价值,从而达到对好评的清除。

“黑水”的策略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性别议题逐渐热门,水军的差评也瞄准了这一领域。由于话题本身足够醒目,所以只要把相应的差评发出去,稍加引导就容易发酵成舆情。

观众接触的营销物料越多,脑海中预设的期待就越多,水军利用的正是这点,把负面标签和电影进行捆绑。一旦观众带着带着这样的负面预设观影,很难不受到影响。

当然,为了浑水摸鱼,此类有组织的差评都是分批次和时间投放,太早投放容易暴露,太晚投放则没有效果。要把“黑水”的评论和真实观众的评价混在一起,这样才能作恶成功。

当然,任何“黑水”也不可能凭空把好片变成烂片,他们推动的舆情可以影响一时的风向,但对电影质量的判断,终究会由时间和爱电影的观众给出正确答案。(尚明、黄梅均为化名)

文/忠犬七公

更多

猜你喜欢

832
145
878
799
611
647
437
447
463
166
更多

相关热播

717
560
741
686
434
933
385
264
849
405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